2012年10月18日至12月18日,有机会参加凌源市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组织的“中国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学习。通过两个月的观看视频学习、交流互动,我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丰富了管理知识,开阔了办学视野,让我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校长应具有的新理念、新思想。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校长的领导艺术是学校管理的灵魂
一个真正优秀的校长必须脚踏实地,准确认识本校实际情况和问题所在,发扬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办出人民满意、教师热爱、学生轻松的特色学校。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一个校长。”
(一)校长的引领比管理更重要
校长的引领是决定学校校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结合学校实际及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发展 成功。理念的提出使我校的领导教师明确了工作的要求、方向,切中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关注了全体学生。同时又总结提炼出“崇德诚信 求实创新”的校风,“博爱广识 科学善导”的教风,“自主合作 勤奋探究”的学风,“态度改变一切 细节造就成功”的校训。在此基础上,广泛座谈汇总各方信息提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和谐平安校园,实现区域内的强校、名校”的办学目标。
(二)校长要敢于放权,创设领导教师的工作空间
副校长、中层主任是校长办学理念的第一实施者,校长要及时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和理解你的理念。校长要时刻关注各个管理者是否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能充分体现你的理念思想,而不是一竿子插到底事无巨细见啥都管,学校每一步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那么校长的工作重心就不再是去实施具体的细节步骤,而是去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部件都运转起来,从而达到预定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统一学校班子成员的意识,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及理念,让各层次领导在本职岗位上创造性的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上分,思想上合,职责上分,目标上合”。逐渐形成了“校长负责、分层管理、班级落实”的管理体制。在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活动中,在总体的原则下,各活动组织者都有绝对的自主权,便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校长只是提出主题要求,并适时指导。现在我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发挥了各岗位的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三)校长的工作特点是领导艺术的核心
校长是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毋庸置疑,校长应该具有领导权、决策权、人事权、经济支配权,但与此同时更多的应该是义务和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校长缺乏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缺乏对师生的人文关怀、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缺乏学校执行力文化的培养。换句话说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没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只是按校长自身的思维方式来开展学校工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那一头任务紧就突击那一头。使得教师必须被动地与校长的意图保持一致,也就谈不上发扬教师的个性特色。 校长要待人诚实、公正、公平,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真心为教师着想。只有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在业务上培养他们,在工作上依靠他们,才能唤起教师的良知和高度的责任感。制造一个平等、友爱、温暖和睦的气氛,才能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共创佳绩,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校长有爱才之心,举德之法,识才之眼,护才之胆,容才之量,用才之能,才能称职。如果德能正身,言能明志,笔能成文,加上领导艺术的优良发挥,校长一定是一名好校长,学校一定会成为人民高度满意的学校。
二、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
学校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体系,尊重师生人格,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加大以教师为本的真情投入,以诚相见,知人善任;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规章制度的管理只能解决“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在当前以至未来的学校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将成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的生长点。
1.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要管理人就要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真诚地把事办好。 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提出形成的过程中都广泛让教职工参与,在参与中形成共识,也促动他们以后为目标而实施的自觉性。学校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的制定及修改,就广泛征求各层次老师的意见,面向全体教师,关注大多数教师,体现出方案制定的民主性、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使考核方案成为引领教师工作的制度驱动。 近年来我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增多,但由于聘任条件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聘任,挣不到相应的工资,涉及了教师的切身利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学校就千方百计想办法,为他们的聘任创造条件。在各类评先选优的问题上,考虑这些教师,在依据上级文件制定评选条件时,保证“择优、公平”的前提下,加入了“实用”的原则,让这些教师有机会评优,看到了希望,缓解了矛盾。 加大校务公开力度,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不搞暗箱操作,做到公开化、民主化,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确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2.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
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感情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在现代管理中,关心、爱护员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还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管理者对员工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这充分强调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学校领导者要十分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在学校中,只是分工有所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为他人所尊重是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的。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管理者,是不会得到被管理者的尊重。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校长要鼓励、发现、支持教师参加业务进修,不能只管事业,只讲工作,不去关心人。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师生的思想、学习、工作、身体、生活,经常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竭尽全力为师生服务,为教育人才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尽心尽力地追求“让全体教师在校园里过得更好,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的境界。在教学和业务学习上努力创新,让教师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教研和自学上,这样既可提高教师素质,也减少他们把时间浪费在管闲事,发牢骚,聊天,玩牌,说空话上。 在学校管理上校长必须有民主管理意识、情感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师生管理不能只用制度、奖惩来管理,而应重视情感的管理,校长要尊重信任教师,与教师沟通感情,以礼相待,与教师平等相处,才能获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使教师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三、质量为根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质量好坏的归结点就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做到关注德的合格,识的提高,质的飞跃。
(一)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摆到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围绕主线,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建立起全员育德、全科育德、全程育德的良好德育工作新机制。 要做好“五个抓手”,以德育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行为规范训练为抓手,以班队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以打造平安教育为抓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二)确定目标不动摇,推进课改要质量。努力规范教学行为,积极加强教学研究,以新课程实施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追求,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教学行为的规范化,教学研究的科学化,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学质量的优质化。 校长要自觉深入教学第一线,以教学为中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教学工作的研究上,要注意教学中的办学方向、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领导和管理。指导素质教育这种课改的实践,做出科学的决策。
1.努力规范教学行为,着力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
2.着力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改进教育科研。
课改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要想长足发展,必须实施课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的课改工作经历了酝酿、尝试、探索三个阶段,已形成了“引导-开放”的教学模式。我们确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振兴之路,在工作中不动摇,做到了“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成功”。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丰富了校本教研,积累了研究推动课改的途径:“示范课”引领课改;“达标课”探索课改;“教学大赛”推动课改;“同上一节课”促进课改;“优秀课”完善课改;“三部曲”优化课改。夯实集体备课,突破课改瓶颈。创设教师业务论坛,设立课改专题在线。 注重在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课堂教学改革不单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它是一项涉及学校全方位工作的综合性改革。做到工作思路上的创新,工作方法上的创新,管理方法上的创新,激励评价上的创新。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课改理念,采取了分组的教学形式,探究出“引导——开放”教学模式,构建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前反馈;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课堂总结;达标测评。制定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研活动更有针对性,校本培训更有实效,积累了一定的校本培训材料和方法。教学成绩稳步上升,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连续两年统招生录取率位居前十名。
四、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办学的追求
构建和谐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构建和谐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 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也是我们建设和谐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和谐教育的任务是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实践真正坚持教育方针的指导,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真正造就出和谐发展的人。重视人文,创设和谐,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教育和谐发展是社会赋予学校的神圣职责。因此学校应该注重人际的和谐、培养目标的和谐,切实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寻求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结合的策略,努力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建立起相互作用的一个良性完整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将努力创造一个适宜师生健康成长的和谐背景,努力实践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共同体,为把学校成长为和谐的校园而努力奋斗。 我校提出了“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和谐平安校园”的办学目标。在学校内部的管理中,避免割裂,实行一体化管理,各项工作要抓住中心,确定重点,明确责任,经过两年的实践,实现了“教学管理、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的一体化。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就是财富,学习就是生命”。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肩负着整个学校的发展重任,学校要有跨越式的发展,校长就要学习、成长。校长一定要努力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献身教育,不辱使命。
(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中学 张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