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vs瑞士比分预测     世界杯32强晋级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沉默"也是一种教育

 [案例背景]

我校学生张军经常偷钱买烟抽,受到过记过处分,但他并没有由此改掉这一坏习惯。我几次家访,家长都说他们也束手无策,我几经教化,甚至与其大发雷霆,终不见效,结果该生体内产生了抗体,抱有破罐破摔的态度,无论你再怎么说,他都一言不发,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有一天下午,张军在放学的路上抽烟,恰巧被我撞见。于是,他急忙把烟扔掉,低下头,拘谨地站着,准备挨我批评。不知怎的,是我对该生不抱任何希望懒得再次说他,还是想吊其胃口要耍耍他,总之我没有训斥他,而是用眼睛凝望他足足有三分钟,便一声不吱地离开了。而后两三天,对于这件事,我都只字未提,没过多久,张军撑不住劲儿了,主动来向我承认错误。为此,我惊诧万分。

[案例分析]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通过找张军同学谈话、查阅相关资料,我百思终得其解。

为什么我对张军同学几经教化,甚至与其大发雷霆,终不见效?原因是: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超限抑制。面对犯类似错误的学生,反复强调固然有助于记忆,但一种刺激如果反复持续作用于人,人就会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适应,会渐渐麻木起来,也就不会有什么刺激效应了。面对犯类似错误的学生,教师往往容易感情冲动,大声训斥、指责。如此,被训斥者丢了情面,伤了自尊,会产生抵触情绪,会抱有破罐破摔的态度,教师的话语会变得难以接受。

为什么我对张军同学抱以“沉默”的态度时,他却主动来向我承认错误?原因是:张军在放学的路上抽烟,恰巧被我撞见,在被老师发现的一刹那,他的心情是何等紧张,他是多么地无地自容,他低下头,拘谨地站着,准备着挨训。然而等来的却是老师出乎寻常的“沉默”,他由紧张到诧异,由诧异到反思,由反思到愧疚,该生在自我反省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最后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辅导过程]

为了让张军彻底把烟戒掉,我趁热打铁,制订了使其戒烟的辅导方案。

1.与张军同学谈话,分析导致其抽烟的心理因素。俗话说,治标先治本,寻求该生吸烟的心理病因显得十分重要。在与张军的交谈中,我找出了其吸烟的心理诱因,归纳如下:(1)追求派头和成人感的心理。(2)对科学宣传的怀疑心理。(3)寻求心理寄托。

2.通过翻阅资料,我对这几种心理一一对应地进行了剖析,发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1)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迅猛增长的时期,几乎从少年时代开始,许多学生就感觉自己是个“大人”了。这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使他们把吸烟当做成熟的标志,迫不及待地叼起了烟,以此方式证明自己已长大成人。(2)“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一点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有些青少年却认为:那么多人吸烟,不是都活得挺好的吗?也没见谁吸烟吸死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一些未成年人不加防范地成了“小烟民”。(3)学习成绩不理想、与同学关系不和谐、家里父母吵架或被父母责骂,使青少年的心理支撑点逐渐变弱,需要寻求新的寄托,就是借吸烟解愁。

3.与张军一起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共同认识吸烟的危害。网上资料显示:烟草中含有的大量尼古丁,对脑神经有毒害,它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调查发现,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不吸烟的学生低。再有,青少年正处在性发育的关键时期,吸烟使睾丸酮分泌下降20%-30%,使精子减少和畸形。此外,青少年吸烟还会使冠心病、高血压病和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由于青少年时期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尚不完善,功能尚不健全,抵抗力弱,与成人相比吸烟的危害就更大。有关资料表明,吸烟年龄越小,对健康的危害越严重。张军看了相关资料后,深有感触地说,吸烟所造成的后果简直让他触目惊心,这时,我便不失时机地要求他彻底戒烟。

4.向张军介绍轻松戒烟的方法。(1)戒烟者戒烟后往往感觉“无事可做”,这时,可在工作场所或家里放一些口香糖、瓜子、水果等,使其不至于感到“空虚”。(2)扔掉吸烟用具,诸如打火机、烟灰缸、香烟,减少吸烟者的“条件反射”。(3)参加切实可行的体育运动或多花点时间从事其他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可转移注意力,使情绪稳定而持久。(4)持之以恒,要经受住重吸烟的考验,戒烟后又吸了一口或一只烟不等于戒烟失败,要仔细找出原因,避免重犯。

5.家访时,明确向家长提出不要以为学校教育孩子不应抽烟就够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再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把教育理解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只有与家长的紧密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当孩子还未成年时,家长有责任关心孩子的健康,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积极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家长首先应做到自己不抽烟,有了吸烟嗜好应戒烟,作孩子的表率,并且应对孩子讲解吸烟的危害,让孩子了解什么才叫行为美,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能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张军同学真的把烟彻底戒掉了。

[教育反思]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张军的转变说明,学生做错事,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好保持“沉默”,采用低调处理的方式,避免师生间的正面冲突,留有宽松的时间,让双方都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受教育者只有心服口服,才会自觉地改正错误,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这使我联想起很多类似的事情:中午静校时间几个学生在教室里大声喧哗,我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喧哗声没了;期中期末考试,有个学生想要抄袭,我走到他跟前,该生便低下头继续答题了……我想,大部分学生大都能自觉认识错误,并且以后大都不再犯,该省则省,无声胜过有声,这就是“沉默”教育,“沉默”教育才能达到使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俗话说:“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对犯错误的同学,老师不能一味责怪、训斥、谩骂,以至于横眉怒目,望之兴叹,撒手不管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这样做表面上看学生是检讨了自己的错误,保证今后不犯,但实际上有的是口服心不服,有的则是敷衍眼前,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受到教育。学生不是敌人,他们还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成人都难免犯错误,更何况是孩子们。因此,“沉默”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

保持“沉默”说明教师心里装着学生,爱生的情感不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不因自己的恼怒而动摇。教师没日没夜、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疏导,难道不正是为了使学生少犯错误、有所进步吗?在这个过程中,想靠发怒来达到目的,实在是不足取。教师发怒之时,对学生就不那么尊重了,往往无所顾及,出现过激的言行。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够保持冷静,就可以发现自己的某些弱点,用理智战胜情感,就可以清醒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教师如若总能在一颦一笑或娓娓而谈中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

“沉默”是无声的语言。虽没有言语,老师的“沉默”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省的机会;虽没有言语,教师的“沉默”却保护了学生那极强的自尊心。同时,这种“沉默”为教师赢得了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誉,维护了教师的良好形象,维护了教师的尊严。由于学生对老师心存好感,自会自省,自会主动承认错误。这种“沉默”教育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感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的品质教育。老师在工作中,适当地运用“沉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经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你因学生的过失发怒时,保持“沉默”,就能解决很多原先似乎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这是经验之谈,也是一剂专治“恼怒症”的良药。

教育学生,尽量要保持“沉默”,给学生留有创造、思考、领悟的空间,激励学生广泛地想象、主动地发挥、自觉地行动、深刻地领会,从中受到启迪,提高觉悟,增长才干。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多一份沉默,少一点急噪,多一点指导,少一些斥责,效果会好些。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不失时机地进行“沉默”教育,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李杉同学,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在外地打工,家里由奶奶照顾,由于奶奶对他宠爱,使他从小养成了一些小毛病,上课经常睡觉或搞小动作,但我从教室后门窗户看到他的不良行为时,就让班里离他近的同学提示他,让他知道我的存在,当他注意到我的时候,我很少用语言进行提醒,大多是默默地投去一个责备的目光。我认为,这样既做到了不容忍错误,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感到的不仅是责备,还有关怀。另外,我在用眼神表达感情时,多向学生投以期待的目光,暗示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沉默”是管理经验的沉积,也是管理艺术的结晶。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才能有所得有所成。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遵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我们应用“沉默”这种特有的方式淡化矛盾,缓解冲突,而这“沉默”的背后,酝酿了多么醇正的师生感情,又穿透了多么深刻的教育哲理,教育中的“沉默”难道不正是一种爱生的具体表现吗?

塞尔维亚vs瑞士比分预测   世界杯32强晋级   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程 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