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vs瑞士比分预测     世界杯32强晋级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高立新:试论校长专业素质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校长专业素质是指校长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特定人群所具有的素质的个性,即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职业素质,其结构与内容一方面要以社会为本,既要考虑到中小学校长个体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又要考虑到校长素质的社会要求和制约性;另一方面,由于校长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校长素质的要求应该是多元的,考察校长素质结构要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并对校长素质的诸要素进行合理的归纳分类。

校长的专业素质结构包括四个方面:专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在这四种品质中,校长自我专业意识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而校长学习是影响学校改进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校长学习有两种状态:一是孤独学习状态,即校长不能把自我学习转化为带领团队学习;二是孤立学习状态,即校长带领学校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片段化,不能进行系统和联合学习。一般来说,有胜任力的校长都具备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制度化引导校长系统学习、联合学习及掌握领导团队学习策略是关键,这也是引导学校文化形成的内在驱动力。

为此,我提出了以学校文化驱动模式来带动学校“生态化绿色教育”文化的形成的工作思路。

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政府(社会)、高校(科研机构)、学校三方协作组成学校发展同盟,由政府(社会)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由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理念资源,学校作为教育实践基地,三者共同促进管理质量和效能提升,实现学校可持续、良性的发展。这是以学校文化为抓手,全面驱动学校整体改进与发展的一套思想和操作框架。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校长来说,如何找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都是摆在自己面前必须解答、必须践行的头等大事。2001年我校由吉林市昌邑区第九小学校更名为吉林市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我成为了这所实验小学的首任校长。在我上任伊始,走特色办学之路便成为我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办学人的思想在学校的体现,它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征,是要在办学中打造出自己的理念,展示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创建高质量的品牌学校。

学校文化驱动模型是学校生态化绿色教育改进实践及其学术思考的产物,其建构历经了探索、发展、提升三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政府的支持与社会的理解是学校文化驱动模式构建的前提

2001年开始,区教育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当时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情况就如同一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的那样:“趴在窗台上,透过窗子我所看到的春天是在破旧的平房、泥泞操场中几棵光秃秃的树……”这是一句让任何学校教育管理者心中不安的校园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爱心、有担当的教师和学生哪?改变环境才能改变心态,改变心态才能提升境界。“以环保教育为主的环境教育”这一办学思想一下跃入我的脑中,于是“环境教育”成为我校“十五”期间的办学特色。

随着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环境育人”这个理念,我对校园中几棵百年的古树大做文章,从中不仅突出了环保教育传统,而且升华为“绿色的环境教育”特色,既提高了学生热爱环境意识,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致力于改善学校整体环境建设,又使环保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我校发展的落脚点。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初见成效,学校被评为“吉林省绿色学校”。

学校的发展,总是离不开一校之长的高位思考,而校长的高度则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广度。学校曾经被定位为公办民助的改制学校,学校内有一所可收择校费的分校,分校的学生在崭新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并配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习环境相对要好很多。而学区内普通班级的学生则在校园内老旧的平房中上课。这种教育的不均衡、不公平造成了林林总总问题的产生。有一天我在办公室门缝下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校长,有钱家的同学都在楼内明亮的教室中上课,我们家没钱就在黑暗的平房教室上课,下雨天班级还漏雨,为什么这样不公平?”看后我很内疚,我下决心要办一所优质的平民学校,让学校的每一位孩子都享受同一片蓝天,在学校人人都健康快乐,实现教育公平。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既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又使学校环境教育这一办学理念有进一步的新发展?

经过认真思考和借鉴,“绿色教育”成为了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第二阶段的主题。绿色教育是一种观念,是指符合“人文”和“科学”要求的现代教育。为此,要把学校建成“绿色教育”的“绿色学校”,首先就要张扬人文情感,把学校建成“人文学校”,让每一位师生都在教书育人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确立了学校的“绿色宣言”:同在蓝天下,热爱大自然;同在蓝天下,保护大自然;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同在蓝天下,和谐共发展。“绿色宣言”将学校环保教育理念与办学育人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实现环境教育要求,又与学校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走生态化绿色教育之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及人自身发展和谐”的教育问题。

应该说这个时期的学校发展是平稳中稳步上升,发展中彰显特色,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学校快速发展中发生的一件事再次引发了我对办学理念的进一步思考:区政府为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高质量的公平教育,筹集资金为学校新盖综合楼,这本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可是有些家长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孩子要分到兄弟校借读半年,不仅在校内闹事,而且在校外带着学生们上街堵路,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此事惊动了市、区相关领导,并帮助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借读风波”虽然过去了,但在学校办学中如何从整体出发,赢得家长与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上的“三位一体”的生态化绿色教育,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创造一个适合时代与儿童发展的现代学校教育,确保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四有”公民,这成了我下一步办学理念和学校整体发展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阶段——高校与科研机构专家的引领是学校文化驱动模式构建的推力

我们经过深入反复细致研究,决定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的智力资源和学术资源,共同为我校的下一步发展出谋划策。经过反复论证,我们将学校“十一五”研究课题定为《生态化绿色教育的研究》。

学校在“以关怀生命生存质量为基础,以关注生命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绿色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创建了一个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生态化绿色教育”,其实质就是为每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生命教育,是使学校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教育。课题重点要探索生态化绿色教育的素质教育模式,进而形成生态化教育的系统理论,指导办学育人实践,从整体上实现“四个和谐”,从而解决学校教育中的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问题,实现教育生态化,使学校与师生实现健康而均衡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生态化绿色教育”发展成为了我校办学理念的第三阶段,这个理念的提出既深化了绿色办学思想与理念,又发展了学校办学特色,开创了办学育人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目前学校形成了“绿色文化、绿色课堂、绿色行动”三大支柱,学校构建了“三化一发展”(人本化、和谐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实施了“一、二、三、四”基本策略,即转变一个角色:由“领导”转变为“服务”;协调两种关系:人本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关系,德治、情治与法治的关系;实施三大工程;创建“绿色课堂”工程,实施“和谐育人”工程,实现“魅力校园”工程;建立四项机制:“学习型组织”机制、“自我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激励性评价”机制。从而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给学校管理树立了一面旗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行动纲领,有力地推进了办学育人进程。学校成了师生求知的学园、生活的花园、创新的乐园、成长的家园。

1.生态化绿色教育思想为校园环境文化形成提供基础。

如今走进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眼前的6棵百年苍天古树,它既展示着学校文化的厚重,又体现人对自然的敬重与和谐。环顾校园,两座教学楼色彩鲜明协调,四周的绿树及绿化带生机盎然,错落有致,加之各色鲜艳的花朵,构成了一幅靓丽的赏心悦目的朝气蓬勃的水彩画,让每一名师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享受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恩泽。

在人文环境建设中,我们努力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处景观传情。学校的透墙上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力求引导社会、家长、师生的言行都自觉地融入在生态化绿色思想之中;教学楼上“创生态化绿色教育、为学生幸福发展奠基”彰显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运动长廊上介绍的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同时配备各种体育器材和大型玩具;花坛中白钢的警示牌上写着温馨的提示,“多谢您的关爱 我会健康成长”,在外观上勾勒出学校生态化绿色教育的基本理念。走入教学楼内,特色教育走廊及200余块宣传板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熏陶、感染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无形的教师,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参观过我们学校校园环境的人都说,这样的环境文化就像一个博学的长者,时刻引领全校师生自觉地走进文明、健康、安全、生态、和谐的人生殿堂。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大大地培育了现代学校的文化精神,有力地促进师生们的发展。

2.生态化绿色教育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创建了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态环境。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给教师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充满个性的办公室文化为教师创设和谐的人文氛围;学校领导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对教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通过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力营造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态环境,教师在民主、愉悦、和谐的生态化环境中树立了主人翁的思想,有了“绿色心态”,激发了办学育人、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

3.生态化绿色教育为学生行为文化形成提供保证。     

学校坚持多年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向全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并具体训练学生正确执行行为规范,知道“应怎么做”,行为有标准;轮流推荐行为规范示范员,既示范又做同学们的行为规范监督员,规范、引导学生们的行为,做到“会怎么做”。

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美德少年”表彰以及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逐渐培养出自己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自身的“绿色心态”和“绿色品格”,不断完善和提升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精神文化,打造了德育精品工程。

4.生态化绿色教育有力促进教育教学文化与学校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坐冷板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习与生活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验”是我校生态化绿色教育的追求,教育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它融于课堂教学文化之中,形成了“绿色课堂”教学文化。教师从关怀生命的高度出发,以教育生态化为着力点,优化教学组织与方式,使每一个孩子从学校教育文化的高度培养良好的心态与学习品质,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和谐、自主、无阻碍的发展,呈现“知智”交融、“知情”相通、“知识”共荣新局面,为每一个学生生命全面、和谐、无阻碍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奠定了基础。

在关注学生发展同时,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构建“教研—科研—师培”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形成以专家引领为主导,以小科室研究为骨干,进而推动大团队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质量。通过“课堂代培”的具体方式,每学期开展全员教师参与的常规教学自我诊断录像课、学年集体研讨录像课、主任引路录像课以及学科研究课等,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三、提升阶段——将政府、学术和学校资源有机整合,是学校文化驱动模式构建的保证

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旗帜,它对学校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的形成起着航标的作用。只有在正确而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才能在自己独特的办学育人实践中求得自身发展的办学思路、办学策略和办学行为,进而促使每个孩子全面的健康快乐成长,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学校在提升阶段以申报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绿色教育研究”为核心,以申报的“国际生态学校”为契机,以“人文”与“科学”为重点,继续以“三大支柱”为基本载体,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绿色教育。在实施中,将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抓出典型,提升办学效益和育人水平,使学校真正成为一所国家知名,省、市优质的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实验小学校。

“生态化绿色教育”文化的创建,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全国绿色学校”、“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十大创新学校”、“中华百年名校”、“全国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先进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市教学管理示范校”、“区名学校”等百余项殊荣。同时学校正式出版了“生态化绿色教育丛书”共10本文集。2010年成功承办了“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交流会”;2012年暑期学校接待了韩国教育考察团。2013年教师节赵静波市长带领市五大班子等成员来学校慰问,对学校生态化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几年来的三方协作同盟为学校提供经济资本、政治资本、人力资本的支持,对学校形成财力推动、智力推动和信息推动的合力,是学校发展和校长学习的重要外部推动力量。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文化驱动模型,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

塞尔维亚vs瑞士比分预测   世界杯32强晋级   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程 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